首页>检索页>当前

“十四五”区域教育规划研制实施要点

发布时间:2021-03-20 作者:张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注地方教育“十四五”规划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整体谋划,提出重要建议,为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定下了基调。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抓紧研制分区域分专项规划,其中,区域教育规划研制实施,应重视以下三个要点。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历史方位和党中央战略意图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从1953年到1957年开启“一五”计划,到今年开始“十四五”规划,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辉煌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后,再奋斗两个15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就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开局起步的第一个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系统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将以建成教育强国为支撑,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定位于“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指明了重点方向。

综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战略意图,一是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核心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基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向,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2035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四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教育是民生建设的基础,“十四五”时期和更长时期,全国和区域教育规划的政策举措,必将沿着以上战略意图细化落实。

全面理解中长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和更长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引领着区域教育规划,要求各地政策措施和项目工程配套跟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贯穿于中长期教育规划的一条红线,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到实处。总体上看,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摆在区域教育规划的首要位置。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全面提升师生的素质素养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在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上凝聚更大合力、取得更多实效,夯实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还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面向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教育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专门教育等保障机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趋于普及,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已在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也将加入多样化发展行列。从高中阶段到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阶段,既要优化职普分流,更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亿万青年提供多条成长成才之路。

——适应新发展格局对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的需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方位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立足学习型社会建设全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重要论述,加快搭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还要着力补齐民族地区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领域短板,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营造教育与学习服务健康业态。

从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所确定的中长期教育战略目标来看,从现在到2035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逐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技术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继续教育灵活多样,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医教结合;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沿着上述目标导向,“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将通过三个五年规划接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等五个方面作出细化部署,为全国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实施重点。

切实健全“十四五”区域教育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明确要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区域教育规划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平台,需要注重以下关键环节:

——坚持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全面加强地方党委对区域教育规划的领导,组织党政部门、学校系统、社会各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找准区域教育规划新起点,用好规划红利。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布局中长期规划,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成就经验,分析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环境形势,对标“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论证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确保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到基层。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上下贯通和左右协调相衔接,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战略上尽力而为,策略上量力而行,重点安排必须办且能办好的事情,强化规划执行主责机构与协作单位分工,保证所有项目工程实施条件可靠配套,经论证不宜做或拿不准的项目不纳入规划,以后再根据需求和条件适时增补。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立足本地需求和供给资源实际,规定动作精准到位,自选动作力求创新,重大改革事项须于法有据,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清单扩展和超越法定权责试点要申请授权,全国和省部级规划部分指标不能简单移至地市县级,而要科学遴选健全适于区域教育的指标体系,不断提高数据信度效度,增强规划执行力公信力。

——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提高规划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事前广泛征询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做好事中事后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准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更大动力,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