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得到重大提升……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教育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推动中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对于这个特殊之年,1月8日落幕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立足“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推进现代化、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以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开启新征程的奋斗姿态,制定了新一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锚定了2021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奠基。
关键词1 党的建设
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在讲好“四史”中发挥独特作用。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化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走好第一方阵。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强基层党支部。会同中组部出台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文件。会同中组部开展加强民办中小学党的建设专项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修订的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已经印发,要逐级建立责任清单,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严格实行报告会、研讨会等“一会一报”制,重点对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知识分子工作、高校网络公众号建设管理等提出更加细化的要求,加强网络阵地管控,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阵地。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部党组首先要扛好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完善与驻部纪检监察组的沟通机制,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本领。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突出政治监督要求,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培育奋进文化,引导干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新表现,绝不手软,露头就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存量清楚·增量清零·生态清明”目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2 立德树人
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核心内容。当前,面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尚未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和成长发展轨迹把握不够精准等难题,2021年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久前成立了,要切实发挥好作用,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实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程,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实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支持“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要用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民族地区按照中央要求坚决落实到位。出台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提升教材育人效果。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要研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建设计划,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大民族地区教师等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发布实施《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优化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等。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抓好体育、美育文件的落实。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五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在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建设关键问题上,强化地方责任,在教体融合、校社协同中找办法、拓资源。要探索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科学评价,促进体育、美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要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把劳动教育清单丰富起来。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家校共同发力,教育孩子养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习惯。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评估前期治理工作,尽快制定治理方案。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的责任,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一是作业管理。对各学段作业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二是睡眠管理。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要监测考核,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三是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四是读物管理。要以推荐目录为主,具体用什么东西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把好关。五是体质管理。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3 服务能力
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
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紧盯控辍保学,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进一步消除大班额。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深化教育对口支援,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推进“职教20条”落实落地。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整省推进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扎实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动,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继续落实“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十大行动,总结推广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制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2021—2035年)》,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办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深化卓越研究生教育。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独立学院转设。
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战略型需求导向,启动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落实好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体化建设。深入实施“珠峰计划”,推进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加快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尊重科学规律,发挥资助奖励、考核评价、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政策引导,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机制,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要明显提高基础研究领域研发投入比例,落实经常性经费。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一流人才。
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聚焦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研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改造融合各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形成统一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推进开放大学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
关键词4 改革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前,教育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一刻不停地推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核心是构建八大体系,即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中国建设方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有了这八大体系,“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框架就立起来了。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攻坚之战”,抓好落实是“更硬的一仗”。要对标对表《总体方案》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凡是与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要坚决改过来。鼓励基层探索,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学校进行试点,指导有关基层单位开展差别化创新。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等,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2021年,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首次新高考即将落地,全国实施新高考的省份达到14个。其中8个省市采取“3+1+2”选考模式,这是一次全新的机制性构建,考试和录取面临系统性重塑,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支持,确保这项高风险改革平稳落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抓紧编制教育部权责清单,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精心开展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运用好标准、监测、评估、统计、信用、“双随机”等手段,让督导发挥更有力作用。近期,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各地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统筹安排。改善教育管理要用好“五条鞭子”,一是评估,不评估不能深入了解高校办学具体情况;二是督导,不督导就不知道评估所提问题的整改效果如何;三是通报,不通报就没有威慑力;四是挂钩,不挂钩就没有约束力;五是追责,不追责,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今年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定力,统筹推进“四点一线一面”,加快和扩大教育开放。“四点”是高地,要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在破解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先行先试,在吸引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顶尖科研力量方面加大力度。“一线”是广阔天地,要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更紧密的教育共同体。“一面”是“腹地”,要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发挥区位和人文优势,形成东西联动、内外互通的教育开放新格局。要全面推进教育开放提质增效,深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的制度政策,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加强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参与相关规则标准制定和重大议题研究。要推动形成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香港教育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港澳融入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关键词5 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去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要系统检视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落地情况,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坚决杜绝、清除“害群之马”。要进一步厚植师德涵养,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要像抓学生思政工作那样抓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坚持德法并举,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要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主业。实施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命线”。发挥名师名校长领航作用。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制“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渠道。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今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畅通教师发展渠道。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选派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要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要加强省级统筹,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
关键词6 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基
保障能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支撑。教育投入、信息化以及法治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早研判、算精准、供得足、用得好,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千方百计巩固4%成果。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对财政性教育投入带来一定影响。要及时分析研判,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完善支出责任体系,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省以下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生均标准体系,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完善投入政策体系,逐步提高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要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支出效力,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教育教学改革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要在融合应用上下功夫,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全面深化依法治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教各方面。要加大立法供给。对列入议程的法律法规做好制定、修订工作,对目前还是空白点迫切需要立法的抓紧启动程序,推动完善教育法规体系。要推进依法治理。印发《教育行政处罚办法》,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把法治融入教育管理各环节、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五部门治理“校闹”文件落地,用法治手段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和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推广参与式、体验式法治实践,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系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实,就是要抓出效果。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吹糠见米、真抓实干的行动,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9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