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校年轻干部要常怀“四有”担当

发布时间:2020-12-14 作者:刘望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校年轻干部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走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年轻干部要心中常怀“四有”,勇于历练能力,敢于担当作为,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出一番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业绩。

心中有光,坚定信念

首先要坚持向榜样学习。无论是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还是和平时期的普通乡村教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对党的铮铮誓言,成为时代的榜样和雕塑。年轻干部阅历尚浅,思想定力不足,要持续坚持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从榜样身上汲取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其次要坚持向书本学。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再次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作为培养人的高校年轻干部,要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四方黑板,站好三尺讲台,厚植爱国情怀,强化思想引领,教育青年大学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者、忠诚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心中有梦,锚定目标

梦有万种,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地方本科院校年轻干部首先要率先当好“追梦人”,紧紧锚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锁定建设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扎实推进地方性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中,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干事韧劲,胸怀“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放弃、不气馁,不改弦、不跑偏。

地方本科院校年轻干部还要当好“圆梦人”,要以梦为马,牢牢扎根地方办大学,统筹实施因校制宜的强校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跑出地方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

心中有火,秉持激情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地方本科院校的年轻干部要如何才能心中有热火、干事有激情?

首先要有想干事的信念。想干事是前提,是年轻干部必须具有的态度和精神。地方本科院校的年轻干部要正确树立权力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将学校的事业与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以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扛起推进学校后发赶超的突围大旗。

其次要有能干事的本领。能干事是关键,是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的才能和素质。相比一流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存有诸多短板和发展瓶颈,但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想解放,是推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遵循教育规律,把握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履职能力,力争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

再其次要有干成事的决心。干成事是目的,是年轻干部必须拥有的毅力和魄力。地方本科院校的年轻干部要有敢闯敢试、勇于争胜、不怕失误、敢为人先的闯劲,有不推诿、不敷衍、善作善成、实干兴校的激情,有享受痛苦、与狼共舞、挑战不可能的斗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学校发展实践里长才干、壮筋骨,脚踏实地,抓铁有痕,用干事和成事诠释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的硬核担当。

心中有尺,恒守规矩

《荀子·礼论》云:“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新时代下,知敬畏守规矩是每位年轻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和立身之本。

地方本科院校年轻干部首先要率先垂范守规矩,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

其次要表里如一守规矩。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坚固防线,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不越轨、不逾矩。

再其次要持之以恒守规矩。守规矩不能看时候,不能分场合,不能搞攀比,不能打折扣,不能论大小,不能讲关系,要时刻紧绷纪律和规矩这根弦,没有特权、没有例外,无论何人、何时和何种情况执行都不失之于软、失之于偏,真正让“懂规矩”成为一种自觉,让“讲规矩”成为一种习惯,让“守规矩”成为一种必然,随时都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严格检验。

(作者系怀化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1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