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可发生于人体除牙齿、指甲和头发外的所有组织及器官,80%以上发生于肺,称之为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的发病率: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0万(2020年84.2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2020年59/10万)。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呢?
学生由于有学习压力、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卡介苗的保护效力减弱等因素,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生结核病。校园内人群密集,一旦存在传染源,极易导致传播蔓延,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重点人群之一。
以下人群需要做结核病筛查:
1.入学新生含转校生。
2.新入职教职工。
3.健康体检异常者(可疑肺结核可疑症状、TST检测强阳性、胸部X光线检查异常者)。
肺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为肺结核可疑症状。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相应的一项或多项症状,一定要警惕可能患上了肺结核,要尽早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根据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版)、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要求,不同人群筛查内容不一样。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采用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 X 光片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应同时开展结核潜伏性感染筛查。
新入职教职工体检新入职教职员工需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问诊和胸部 X 光片检查,可与新生入学体检同步进行。
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如果筛查发现新生有结核病可疑症状、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或PPD强阳性/EC阳性/IGRA阳性者,不要惊慌,需根据医生的提示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
如果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需按照定点医院开具的休学证明到学校办理休学手续,接受规范的治疗管理,经定点医院医生评估后开具复学证明方可返校。
如果排除了活动性肺结核,但PPD强阳性/EC阳性/IGRA阳性,提示在过去曾感染过结核菌,为降低求学期间的发病风险可在学生及家长知情同意下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目前有两种方案:化学药物和免疫制剂。
日常如何预防结核病?
1.做好个人防护,监测自身健康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要建立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当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要如实提供自己的信息,同时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通过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保证室内空气通畅,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