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不贪不阿不奢

发布时间:2024-08-27浏览次数:10

子罕以不贪为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贤臣,面对诱惑坚辞不受,体现了做官做人的操守气节。在子罕看来,廉洁远比宝玉更珍贵。“子罕辞玉”教育启示人们,当官就要淡泊名利、恪守官德,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觉悟,筑牢廉洁防线,秉持不贪不占、干净清白的廉政观,才能不被“糖衣炮弹”所击倒,避免被围猎被腐蚀的风险。

海瑞忠诚不阿谀。海瑞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著名清官,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海青天”。他敢于坚持真理、犯颜直谏,在《治安疏》中痛陈嘉靖皇帝沉迷修道、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等诸多弊端,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份胆气与刚直震动朝野。他心怀天下苍生,力主严惩贪官污吏,打击权贵豪强,禁止循私受贿。自己更是“俸薪之外无所取”,不占公家一分便宜,公家给他多算了七钱银子柴金,也要算清了退回去。这种嫉恶如仇、一清如水的高洁品质深得民心。海瑞在南京任上去世后,市民纷纷为此罢市,祭奠哭拜百里不绝,展现了百姓对忠诚清廉者的爱戴。

司马光不喜奢华。司马光是北宋名臣,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死后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他性情淡泊,不以奢靡为荣,独以俭素为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提出了一系列崇尚节俭的观点,告诉人们“俭能立名,侈必自败”的道理。在平常生活中,司马光坚持朴素作风,“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最后因家无余财典地葬妻。在朝廷上,他倡导节约之风,上《论宴饮状》《言遗赐札子》,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的宴饮之风,力陈奢靡之弊、浪费之害。俭朴是司马光坚守一生的美德,也是其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的法宝。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文化”历来备受人们推崇。历史上的许多廉洁之士,以不贪不阿不奢的精神风范,立德修身、治国齐家,给后世树立了道德标杆。

大凡贪官污吏,都不能做到不贪不阿不奢。有的贪婪成性,欲壑难填;有的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有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依然受用,我们应当以古今贤者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常思常省、慎微慎独,严于律己,守好节操。(天长市纪委监委  张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