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追寻小甸“特支”红,唱响时代奋斗歌——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寿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7浏览次数:121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师生一行在指导教师丁贝贝的带领下,于2024年7月14日至17日赴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小甸集“特支”所在的淮南寿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忆往昔,寻足迹,追溯红色历史

历史的清风带着感叹,浩荡的江河载着诉说。忆往昔,无数仁人志士用“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安徽寿县这片红色热土上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史。为追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足迹,2024年7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安徽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寿县小甸镇。

在指导老师丁贝贝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寿县革命先烈纪念塔和曹渊故居等红色圣地,馆内陈列的文物、补习社中呈现的历史、烈士陵园里的墓碑以及矗立的先烈纪念塔无一不让队员们深受感动!中国共产党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于1923年冬,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农村党组织。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火炬燃点、党旗升起的地方,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此,寿县有了革命的中心和领导力量,革命的火种燃遍江淮大地。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团代表——讲解员徐佳的详细介绍下,队员们更加了解小甸集“特支”成立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艰难险阻。先辈们英勇斗争追求真理的事迹,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小甸集“特支”精神的伟大力量。在采访中,徐佳表示,“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可以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段珍贵的红色历史,使‘特支’红色文化更生动地走入大众视野。”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队员们深感动容,并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纪念馆里,丁贝贝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小甸集“特支”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为队员们上了一节“行走的思政课”。

7月15日,在革命烈士曹渊故居,队员们对曹氏“一门三烈士”——曹渊、曹云露、曹少修,表达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随后,团队前往瓦埠老街追寻红色足迹,依次参观了瓦埠暴动遗址、方和平烈士故居以及方运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革命遗迹。这种走进历史的体验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进一步了解寿县的历史文化,探寻红色革命的历史足迹,实践团于7月16日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古城——寿县,参观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不仅展示了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团队成员杜佳宁带着对革命历史的敬仰之情,在博物馆中对寿县这片革命沃土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讲解与交流,再次回顾了从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到发起瓦埠暴动,寿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抗日烽火,最终实现了完全解放的历史。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仿佛将同学们带入了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位团队成员感慨地说,“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看今朝,访烈属,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精神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历久弥新,激励前行。为深入了解小甸集“特支”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特支”精神的影响与发展,实践团于7月15日来到了小甸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小甸村党总支书记曹化林的详细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小甸村的相关情况,认真聆听了关于曹化林书记的爷爷——革命烈士曹云华的故事。“他的头部受到弹伤之后到山东疗养,政府要给他发生活补助,他连忙拒绝,‘不要不要,我家还有房子和田呢,留给更需要的人吧’”说起爷爷的故事以及他对子孙后辈的教育和影响,曹化林书记眼眶泛红但眼睛明亮,脸上充满着既自豪又心疼的神情。团队成员们纷纷动容,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从不只停留在历史的扉页里,他们也曾是这片土地上鲜活的一员。在与曹云梯烈士的后代曹定侠老人的交谈中,队员们认真聆听关于曹云梯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无形之中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队员们表示,要如曹爷爷嘱咐的那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傍晚,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一位退伍的老兵,这位爷爷衣着朴素,虽然听力不好但在听到同学们询问他的革命经历时,他声音洪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他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将永远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同时,爷爷的孩子也是一名军人,可以看到红色精神在这个家族乃至这片土地的传承。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同学们为战士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深感动容。暮色渐浓,却愈发显得在场每一个人的眼眸明亮,熠熠生辉。今朝山河无恙,如您所愿,感恩为我们挡住黑暗的你们! 

望未来产业,擘画发展蓝图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队员们看到寿县人民既有“知所从来”的定力,更有“方明所往”的信心,他们在这片革命老区中探索新道路、新方法,绘就一幅独一无二的振兴蓝图。

在小甸村党群服务中心,小甸村党总支书记曹化林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发展情况,对于今后如何传承好、弘扬好“特支”精神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曹化林书记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下一步小甸镇党校的建成使用以及红色产业园的打造计划。队员们对革命老区的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外,在寿春镇永青村党群服务中心召开的主题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们在与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了解到寿县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

“寿阳鸡犬仍做声,八公仙人化旧尘。笑煞淮南炼丹术,炼丹不成豆腐真。”

为进一步了解在寿县历史文化影响下的产业发展情况,团队来到了中国豆腐发祥地——安徽省寿县八公山豆腐小镇和安徽省寿县春申府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在寿县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队员们了解并体验了相关豆制品的制作过程。

特产“大救驾”也成为寿县的一张名片。在安徽省寿县春申府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庆国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与式体验并了解“大救驾”的历史文化及制作过程。据《寿县志》记载,“大救驾”是源于宋朝的一道名点,因其曾救过宋仁宗的“驾”,因得此名。在寿县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叠加优势下,地方产业欣欣向荣。团队成员纷纷感叹当地文化独特的影响力,在感受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对如何将古城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感悟。

新时代新青年践行红色精神

“特支”精神的深度浸润与持久熏染,让寿县人民始终坚守信仰。在革命战争岁月,他们英勇无畏地挺身而出,为守护家园、捍卫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建设年代,他们踊跃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大业,矢志不渝地赓续红色精神,锲而不舍地发展地方产业。这种精神深深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为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实践团于7月17日带着慰问品来到了寿县红星老年服务中心。在负责人的讲解下,大家对养老服务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随后,团队成员分别去看望老人并与之进行亲切交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感慨道“看到青年大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模样,就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意志,更是在追寻红色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对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小甸集“特支”的历史和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更加坚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大家表示,要将这次学习到的红色故事传播出去,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立志做一个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文/王彤、汪忆东、秦芸、丁贝贝 图/卢海冉 初审/石庆海 终审/杨芳 发布/丁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