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让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发挥影响力引领力,必须建设稳固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为宣传正确思想、批驳错误思潮夯基筑台,形成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蓬勃发展新局面。
认清意识形态新形势,坚守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部署意识形态工作,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我们要时刻警惕和防范意识形态风险。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已转至网络,呈现覆盖范围更广泛、内容形式更隐蔽等新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有力武器,在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牢牢占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守好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有利于巩固工作成果,构建网上网下爱国主义同心圆,赢得意识形态斗争最终胜利。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关涉国家安全,建设好这一主战场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只有增强网络阵地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有效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抵制错误,保持政治清醒和坚定,与有损国家安全的一切行为和言论作坚决斗争,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设网络强国需要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引领、道德示范和行为倡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网络空间的新兴文化培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同时,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衡量网络强国的指标之一,从精神维度展现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新动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网络空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引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依托网络主战场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网络强国建设汇聚更多拼搏奋进的正能量,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构筑全体人民的网上精神家园。
构建媒体融合新平台,掌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导权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是否占得住、旗帜是否立得稳,关键看是否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舆论主导权意味着可以适时调整和积极引导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主动谋划和独立实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布局,对主流舆论的根本性质和整体态势具有决定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作为主流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建设和巩固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构建开放发展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平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完善主流媒体网络矩阵,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发展壮大的平台基础。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使命,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网络时代的主流媒体面临着更多机遇挑战,也承载了更高目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邪不压正,网上正面声音强大了,就可以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搭建起新媒体矩阵,延续其权威性高、覆盖面广和影响力大等优势,在网络空间弘扬爱国主旋律、传播爱国正能量,从而迅速汇聚主流思想舆论的强大力量,及时回应舆论热点问题,推动网络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构建全媒体融合平台,开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舆论新格局。不同媒体在信息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壮大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舆论需要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各尽所能、各取所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调度整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融合平台。要按照分众化、差异化需求,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划分和内容建设,同时以高效协同的一体化传播模式引导网络舆论,保证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流地位。
激发科技赋能新活力,占据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制高点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以10.92亿网民数量、77.5%的互联网普及率等硬核数据,展示出数字中国建设的巨大规模和深厚潜力,也昭示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艰巨任务。互联网技术日益成为影响网络话语权和舆论生态的重要变量。拥有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意味着有更多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底气;越早引入领先科技成果,就越容易在网络竞争中占得先机。面对各类思想文化激荡交锋的网战硝烟,只有主动拥抱高新科技,加快科技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步伐,才能实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敢于并善于以前沿科技激发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动能,在海量信息涌入、圈层文化迭起和虚实空间融合的数智时代抢占制高点。
积极运用基于互联网算法的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准实施、有效接收和即时反馈。算法在信息管理和分发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算法可以深度描摹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现状和信息需求,为个性化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产和精准传播提供指引,是掌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权的必要条件。要积极提供优质内容,主动设置话语议题,广泛调动参与热情,在多向交互中共同营造并持续优化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同时,要及时追踪和依法惩治不当言论,筑牢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防火墙”。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数字建设,使之成为唱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的重要引擎。爱国主义数字建设既是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数字中国建设规划中关于数字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数字建设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形态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也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从浅尝辄止到深耕细作、从固守成规到灵活调度、从单打独斗到协同配合的转变。技术赋能后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更丰富鲜活的样态,更大力度、更高效率地推动人们与爱国主义教育信息之间的关联,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充盈网络空间并成为主流。
培养网信队伍新力量,壮大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力军
科技进步带来通信便捷,越来越多的爱国主义者能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传播爱国作品、分享爱国信息,但是部分野蛮生长的自媒体出现了炒作社会焦虑、煽动群体对立等不良逐利行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蔓延也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识产生不良影响。要规范引导网络主体行为,培育壮大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力量,将分散的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迅速集结到网络空间,整合人员力量、发挥人才优势,为建设群众基础好、后方保障足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地”提供队伍保障。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力军不应局限于少数行业或个别群体,而是要以开放发展的态度不断吸纳更多力量。主力军中不仅要有从事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还要有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各类网络主体。一切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爱国者,都可以且应当成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力军的一员,在网络空间履行不同的岗位任务,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思想行为。青少年是网络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更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力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内容建设、信息传播、话语转换和技术引入等各方面注入新血液,开拓新功能。发挥青少年的网络信息生产和传播优势,引导他们从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是持续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建设的必然举措。要吸引青少年网民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建构和网络文明建设,鼓励引导青少年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和时代担当意识,积极发声、敢于亮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爱国主义素质能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回顾与经验研究”[21KDA002]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1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