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强调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高校文科科研项目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高质量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科科研项目管理应从“点、线、圆、层、面、体”多维发力,进一步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点”——重难堵痛、靶向发力。厘清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是靶向发力、协同攻关的基本前提。首先,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科研队伍、省部级以上高级别课题以及项目化管理的关键时间节点。其次,要倡导师生联合攻关,培养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发挥师生学术共同体效能的有效途径。再次,文科科研项目应广泛开源、变“堵”为“疏”。最后,高校分类考核中排名相对靠后的科研指标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因此要教、科、研等协同发力,逐项攻坚。
“线”——立结并重、精细管理。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智化水平。优化科研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升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打破行政条块分割的数据应用界限,避免重复建设、系统分割、资源浪费,科学有效提高文科科研项目的管理绩效。
“圆”——项目闭环、绩效兜底。闭环思维是始终贯穿于文科科研管理部门的科学有效管理理念,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运用科学的闭环模型和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将项目管理结构化、信息化、数智化,有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要发挥科研评价体系的作用,把改革绩效考核作为兜底措施,将课题按期结题率列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快项目流转,以根治“重立项轻结项”痼疾,引导学术创新,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层”——项目分层、人员分类。社科规划类和教育人文社科类这两大项目序列是纵向科研立项突破的两个方向。每一个序列都由“国家—省—市”“重大—重点—一般—青年”等不同层级的项目构成。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校内主体是专任教师、辅导员、部分行政人员和研究生。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申报人员的特点和级别,精准推送宣传相关课题,做好人员导流,以减少“塞车”或“空路”现象。
“面”——开疆拓土、横边纵顶。项目数量限制和选项不足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拥堵”的主要原因。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有必要在课题项目遴选方面开疆拓土,广泛探索申报资源。纵向课题重在级别,横向课题重在挖潜,智库建设重在实效。要积极对接科研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企业,推动重点领域人才、团队、平台、项目、成果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以平台化、项目化、一体化方式推进政校企密切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体”——全科全域、交叉文理。科研项目管理不仅仅是文科科研管理部门的单兵作战,而是科研管理部门同各学院(部)、系(专业)、所、团队、平台、相关职能部门等的协同作战。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打造学术共同体,凝聚全校、全员、全科、全域力量,大力做好文理交叉、学科渗透、联合攻关、融合发展;要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推手,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开展校内外专家跨学科研究的定期交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水平。
站在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发展方位,高校文科科研管理要实现高质量新发展需通过“点—线—圆”盘存量,向存量要质量;通过“层—面—体”保增量,向增量要体量,构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作者单位系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4年01月08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