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三位一体”“一融双高”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释放技术、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效能,探索统筹协调、互联互通、高效协同及可信可控的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基层党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必须把党的建设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切实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国“智慧党建”推动下,互联网正逐渐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驱动力,尤其是在延伸党建触角、拓展党建载体、激发党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天然的技术优势。遵循党建数字化发展规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将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下简称“一融双高”)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把握高校党建与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能,牢牢占据思想引导、政治引领及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注重理念先导,明确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理念先导,明确“为谁赋能”“赋什么能”“怎么赋能”等问题。
坚持“四管”指导理念,明确“为谁赋能”问题。党建引领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服务于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既是高校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提高党的领导力的重要举措。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四管”指导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新时代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导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加强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数字技术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发展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站位。
强化高质量发展理念,明确“赋什么能”问题。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总要求,一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着覆盖面和覆盖质量不到位、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进数字赋能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高校党建工作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性及智能性算法优势,提升党建数据资源获取的全面化、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信息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高校党建的统筹力与引领力,为高校党建工作赋“质量能”。运用数字技术的信息实时性、平台交互性与发展研判性优势,打破信息壁垒及数据孤岛困境,为高校党建工作赋“效率能”。数字技术发展推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智能交互,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媒介与载体的创新,为高校党建工作赋“创新能”等。通过借助数字技术无尽连接能力和海量信息汇聚处理能力,着力发挥数字技术的共享优势、运算优势及效率优势,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在工作方式转变、党组织结构重构、党建工作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呈现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智能性、高效性及创新性趋势。
树立深度融合治理理念,明确“怎么赋能”问题。“一融双高”理念是当前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数字赋能高校党建工作要在“一融双高”理念指导下,探索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发展的数字化发展新路径。一是推动教育数字化与党建数字化深度融合。高校党建数字化要注重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技结合的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实效深度融合。依托政务内网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党建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多场景、全过程、多模态的数据驱动提高党建工作管理效率,在强化党员教育、党员监督与党员管理中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同时,数字赋能高校党建要注重工作实效,在大数据及网络化云端加持下,“用活”分散分布的党建数据资源、精简基层党务工作、精准服务高校党员师生需求。三是推动技术手段创新与传统党建“面对面”优势深度融合。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使许多党建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不可避免地造成党组织关系网格化、虚拟化与离散化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面对面”党建在促进情感交流、增进组织信任、凝聚组织力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符合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强化技术嵌入,创新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平台
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可以创新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平台,包括建设高校党建共享式数据分析大平台、建设高校党建沉浸式教育学习新平台、优化高校党建精准式管理服务云平台。
聚焦数字技术高效安全优势,建设高校党建共享式数据分析大平台。数据信息共享是数字赋能高校党建纵深发展的前提要求。一是促进全面协同,推进高校党建数据有序流动与共享共治。对于高校党委而言,要将畅通党建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党建数据汇聚利用作为数字化党建平台建设的重要导向。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全域式信息数据收集系统,强化高校党建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的建设。二是加快技术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平台进行改造和升级。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党建服务平台及数据资源系统,能够依托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和零知识证明技术,极大限度地保证相关信息的隐私安全。同时还可以多维度构建党组织和党员的信用体系,实现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精准画像”。三是强化多边互动,以数字技术驱动党建工作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将数字赋能运用到党务工作全过程,形成党组织内部、党组织与普通党员、群众之间的多边互动组织体系,强化党组织统筹管理能力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构筑开放创新、深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新常态。
借助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智能交互功能,建设高校党建沉浸式教育学习新平台。要运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多元化场景互动技术,实现跨空间融合的人机交互党建学习新体验。高校党建工作要使基层党建教育学习顺应智能化、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趋势,运用VR等虚拟仿真技术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多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通过交互操作实现跨时空历史场景深度体验,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新形式、丰富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元宇宙虚实映射技术将红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地场景进行数字转化,打造校内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元宇宙数字世界,构建多功能、沉浸式党员学习教育体验馆,使高校党建摆脱可接触性资源的时空限制。与此同时,借助数字平台智能交互优势,整合高校基层党建优质学习资源。高校党组织要善用数字技术聚合优质党建学习资源,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碎片化、图像化、多样化信息传播特征,采用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微动漫、微视频等形式,用好数据智能精准推送功能,增强党建数字化平台的交互性、趣味性与生动性。
运用数字技术智能决策优势,优化高校党建精准式管理服务云平台。一是推动高校党建办事平台数字化。继续完善和升级现有智慧党建云平台,为党员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组织关系调转、交纳党费等服务,构建开放式、扁平化的党建管理服务云平台,推动高校党建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联络机制信息化。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机制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依托数字党建管理平台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动态跟踪,通过“指尖”云端收集党情民意、团结党员群众、疏通高校党组织党建联络工作堵点和痛点,助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把握基层学生动态,使基层党组织牢牢占据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服务师生党员群众的前沿阵地。三是推进党员师生服务精准化。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搜索技术、规划技术等智能决策技术,对党员师生在线学习内容、学习时长、社区留言等后台数据进行概念识别、知识演化建模、关系挖掘,构建个性化对象特征动态模型,全方位反映党员师生的知识需求、学习效果与现实诉求,提升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性,以精准化、高效化服务凝聚高校党员师生群众。
推动机制完善,夯实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和集成思维,构建统筹协调的顶层设计机制。强化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对数字赋能高校党建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及总体规划,聚焦党建质量增效、党建管理升级和党员服务提质,从宏观上构建数字化党建发展的总体布局。一是完善数字赋能高校党建宏观层面的制度法规建设。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各地高校党建实际情况统筹推进,树立“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布局,统筹云网环境、应用平台、通用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及时出台高校党建数字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数字赋能高校党建提供宏观层面的制度支撑。二是加快构建高效协同、按需共享的数据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和高校党委要进行全面统筹规划,通过搭建数字资源智能整合系统、推进信息化平台数据格式和协议标准化等措施,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共享大平台及共治大系统建设,打造校内、校际、校地和校企之间的数据资源协作共享格局。三是完善高校党建网络平台审批、开发与建设等相关管理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党建数字应用相关的法律责任确认、平台审批程序、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研究,制定党建数字化系统研发、运营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规范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管理问题等。
突出问题导向和责任意识,健全效能优先的工作落实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推进机制。在高校党委层面,成立与党建数字化相关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负责研讨和开展高校数字化党建追踪落实事项。强化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协调运行,在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中融入数字化党建的工作目标及内容,实现校院两级党组织责任传导,夯实上下联动的数字党建推进机制。同时,将高校党建数字赋能效能纳入巡视巡察范围。二是完善责任落实管理机制。开展高校党建重要数据的处理活动时,要注重压实各方责任,提升数字赋能发展质效。编制实施数据共享动态责任清单,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明晰相关的安全负责人、管理机构及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完善相关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加大对滥用数据、篡改数据、侵犯隐私和违背伦理道德等违规行为的预警及惩戒力度。三是健全评价考核机制。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数字赋能效能和党建工作重要任务部署,设计质量并重、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的责任落实、发展态势、效能产出等方面内容,明确考核标准及评估指标,开展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实的现象进行及时督促和整改落实等。
依托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完善平稳运行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数字技术研发机制,为推进高校党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数字技术软硬件研发瓶颈,尤其注重在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高端芯片、专用集成电路、图形图像处理器、通用开源算法平台等方面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健全多元化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为开展高校党建数智应用场景提供物力保障。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及供给能力,必须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数字化党建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支撑高校数字化党建项目迭代建设的资金审核程序和相关机制,推动高校数字化党建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高校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建设。三是建立健全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技术素养培育机制,为推动高校党建数字化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数字党建列入各级党务工作者学习培训内容中。同时还要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数字化平台长期平稳运行的人才支撑。
筑牢数据安全防火墙,构建严密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控机制。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是数字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要求,围绕高校党建公共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治理、交换等诸环节,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构筑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始终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二是完善数字网络运行的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反馈制度,根据一系列可测的、可量化的指标,客观掌握数字化党建网络平台的整体运行状况,实时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及时预警、研判和排除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及漏洞,妥善处置安全风险。三是建立健全可恢复的弹性安全责任机制。针对网络安全事件对关键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弹性恢复为中心设置安全技术措施、人员机构管理机制及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确保关键业务的持续性运转。
【作者张雪萌 王明生,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
原载2023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