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理念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新技术乃至划时代技术的挑战,高校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与部署,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从高校治理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挑战。例如,高校已经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方便地大量收集学生数据,如学生的成绩、考试记录、学习参与情况等。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利用,需要管理者具备更高阶的数据科学素养与技能,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分析辅助工具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高校需要建设更加稳定、安全、易用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以支持后期适应社会特定要求的在线教育的开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和维护这些平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经费与资源,也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数字技能与经验。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的管理者需要提供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促进教师提升数字化能力与创新能力,尤其是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角度出发,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隐私泄露的风险,这给高校的安全稳定与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管理者需要制定具有足够冗余度的安全政策和保障措施,保护师生的信息安全与隐私权。
当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总体来看还是属于“弱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的价值和作用。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帮助高校教育管理者更加精准地预测趋势及作出决策。然而,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可能会忽略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人类的情感、道德标准等,这些因素是基于主观判断和经验累积得到的,并非来自于数据分析。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如何让人和机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交互,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现代教育治理带来的挑战,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构架与发展趋势,以便未雨绸缪,更好地制定宏观解决方案。高校可以组织专业团队对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理论,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开展研究,以提升未来教育管理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支撑教育决策,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学习水平。有必要打破院系专业、研究方向的藩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不同层级、不同特色的相关必修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伦理问题等内容,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理解。高校还应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场域,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慧型教师虚拟助理和学生虚拟助理,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时空的教学与学习决策支持。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比赛、项目实践等方式,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解决方案,高校还应鼓励师生跨学科合作,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向。
再其次,高校应该积极与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予以特别的关注。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筹措到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支持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高校与企业还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如技术、设备、知识产权等,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双方可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利用彼此的资源和专长,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可以便捷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与服务,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市场化,达成双赢。
最后,高校还应站在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适应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和长远规划,使数字技术真正成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治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型策略,明确目标、规划路径、制订计划。同时,还应加强校园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现校园信息技术全覆盖,从而推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数字化转型。
(作者杨杏芳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程胜军系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10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