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产业的勃兴,要以高水平的学科体系和创新人才为驱动力。高校要以数字经济为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的重要切入点;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合作,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改革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入一个以数字经济为轴心的新的阶段。数字经济不仅催生着以数字、数据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更是在全方位地重塑着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很显然,数字经济产业的勃兴,必然需要以高水平的学科体系和创新人才为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势,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不断强化学科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必考题。
数字经济: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的重要切入点
学科布局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义。如何在遵循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走势和新特点,并将其纳入到我们学科布局的新体系中,融入到学科交叉的新格局,进而形成学科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这是检验我们学科布局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从世界一流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都得益于他们瞄准世界技术的前沿目标,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并形成的高水平成果。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滚滚而来,这个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给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我们应当敏锐地把握这种变革对大学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数字经济视域下大学学科提升的新方向。
一是通过服务数字经济强化学科新优势。数字经济的竞争背后是学科和人才的竞争。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要能做到行稳致远,必须构建一批具有能颠覆性改革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始创新项目,这是打造数字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与之配套的高水平学科建设之硬核。对此,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走势和靶向,在夯实基础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基础学科和运用学科的贯通,为集中解决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提供学科学术支撑,在包括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在产学研有机结合中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及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深化数字治理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展现新作为。近年来,清华大学就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成立了芯片学院等,北京大学也在把脉数字经济的深层问题中,相继建立了半导体学院、计算机学院等,还有一些“双一流”高校也都在布局谋篇,努力在聚焦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不断发力。
二是围绕数字经济发挥学科集群驱动作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制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都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已上升到新高度。特别是北京市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并拟就了一系列相关测算指标,而要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和改革,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从而不断为经济发展新战略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围绕通过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问题和项目,构建一批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相关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平台共建共用、教学案例和成果共享等方式,整体性地推动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是以数字经济为融点推进学科交叉。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高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同时更是推进学科交叉整合的新融点。当今经济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风险性,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一学科是难以应对和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系统观念,加大学科交叉整合的力度。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学科交叉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垒叠,而是需要以创新为引领、具有高覆盖和强渗透能力的数字经济为引擎,真正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各学科优势互补,形成新格局、产生新能量。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正在积极探索以数字经济为新融点,推进长三角贸易研究院、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治理安全研究院等,不断为学科交叉整合赋能。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数字经济之所以成为当今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就是因为数字技术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治理方式等。同样,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更需要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数字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新提升。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技术本身的产生就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结晶,将数字技术全方位运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交换,其根本宗旨还是要通过创新提升效率,促进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要把握住数字经济的新机遇,运用数字技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教学全场景中,可以减少老师周而复始地讲解学科知识点,减少学生耗费大量精力去记忆知识体系,而是通过海量数据支持把握学科知识前沿的趋势,把握本学科特别是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相互交融所带来的新变化,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通过浸入式、场景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批判心、对问题的执着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理想坚守能力、知识驾驭能力、道德践行能力的“大写的人”,我们不能用工具化、模式化、标准化、可复制化的生产和市场思维去看待人才培养。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数字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个性化培养的基础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数据分析、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还原、学生阅读量分析等,精准为每个学生进行整体信息画像,让他们在全方位的立体系统的数字分析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其潜质所在,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画像,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放弃什么等,在这样以精准大数据为支持的场景分析中达到知己知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三是围绕数字经济目标任务,培养学生数字思维和治理能力。根据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很显然,要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任重道远,数字经济不同于一般的数字技术,需要以数字数据为重要元素,并全面渗透到生产和消费全过程,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当前,我们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需求,抓紧编写数字经济教材,邀请数字经济产业和研究部门,与学校一同开设数字经济通识课,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和产业需求,开设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治理等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数字经济学院等,通过培养具备数字经济基础理论、掌握数字经济前沿技术的高级人才,有力助推区域和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力求充分有效衔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系统配置和组合产学研教各环节、各要素。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校企联合开发数字经济核心技能、商务数据分析应用、跨境电商核心技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核心技能、新零售管理与应用等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资料;要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培养专门人才,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能力;要配套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实施“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联合搭建“云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扩展和翻转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和指导服务。
强化合作,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
数字经济的产生和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基础上的。学校要根据数字经济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对接社会、市场和企业,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努力构建深化数字经济学科建设的新机制。
第一,协同各方资源,联合攻关数字经济重大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大学要发挥其学科学术优势,积极发现和追踪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科学术水平。要通过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为数字经济储能,再根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强化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厚植青年学生的知识文化基础;要通过跨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数字经济的重大问题,数字经济既涉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重大技术创新,也包括企业管理、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创新,还包括资源配置、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市场公平交易等应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要推进大学和企业、研究部门共建数字经济教学和研究平台。为此,我们要在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做到教师和研究队伍共享、数据共享、案例共享、方式方法共享等,着力破解数字经济的难点和痛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积极联合知名数字经济企业,建设数字经济实验室,实验室将以海量经济信息数据、高性能计算和深度数据挖掘为基础与技术手段,变革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建设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即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与景气指数系统、数字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数字金融、智慧城市、大型均衡模型与政策仿真系统等引领学科发展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科研与教学工作。数字经济实验室既为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发挥了作用,更为大学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平台。
第二,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数字经济法治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数字经济是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应运而生的,要推进这一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着力打造相关行业的法治文化。学校要积极配合执法和监管部门,联合企业和研究部门,着力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要构建数字经济的安全阀,全力保障数字的创新和使用的知识产业,坚决打击非法使用数字谋利甚至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建立数字隐私的保护机制;要在学生中大力宣传诚信文化在数字经济中的运用,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数字经济的伦理价值问题。
第三,强化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优势,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鼓励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在把握数字安全的前提下,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进跨国度、跨区域、跨学科的深度研讨交流,联合攻关,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经济相关标准和治理规则。依托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协调和数字经济治理合作,从而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建设水平。
[本文为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2021010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夏文斌 夏雯,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文斌为校长】
原载2022年第13/14期《中国高等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