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 感受非遗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赴巢湖周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发布时间:2022-06-27浏览次数:634

为提高同学们对巢湖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树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责任意识,增强文化强国的自信心。2022年6月15日至6月19日,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暑期“三下乡”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队在巢湖市周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图1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合影

经过前期的策划与沟通,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于6月16日下午拜访了巢湖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宗勇,刘主任在家中接受了实践团队的一次专题采访。刘主任长期从事巢湖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图2刘主任为团队成员介绍巢湖非遗和巢湖民歌

刘主任指出,巢湖民歌是国家级非遗文化,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民歌之一,也是巢湖申报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采访过程中,刘主任表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那么你就会接触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人就应该做一个自觉的传承者。刘主任强调,做一个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实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刘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巢湖民歌的历史,作为一名会唱巢湖民歌的巢湖人,刘主任感到无比自豪,刘主任谈到巢湖市柘皋镇东部的山清水秀的汪桥村,那里的村民们会在插秧的时候唱起动听的民歌。说罢,刘主任为我们唱起了巢湖民歌。

图3刘主任声情并茂地唱巢湖民歌

2022年6月17日,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赴汪桥村实地考察,观看了汪桥村当地的“夏至节”活动。“夏至节”是巢北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巢北一直沿袭至今,“春风哎又到哎巢湖哎边哎,阵阵秧歌飞上天……”的纯朴歌声在不远处传来。村子里的稻田整齐地划分成一个一个方块,每个“方块”中禾苗都长势喜人,夏风吹过,吹拂起了稻田上淡淡的青色涟漪,十余位村民在忙碌的田间劳作中唱起了民歌,田园间一片欢声笑语。

图4团队成员学习插秧名俗

在刘主任的引导下,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随后赴巢湖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去感受巢湖市非遗载体,非遗的魅力令人神往。

图5香港管家婆期期最准资料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赴巢湖市文化馆交流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并不是物质层面载体的呈现形式,而是体现了物化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电子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艺术服务团还开展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调研,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当地群众对巢湖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传承、保护等。实践团队通过调研中发现:第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第二,要加强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引入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及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第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同时,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大中小学生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协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共同繁荣。

图5为团队成员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会世代相传、蓬勃发展,巢湖周边的非物质文化将为巢湖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懈的精神动力。(文/束金萍、王成 图/王凯、轩家健 审/孔鲲鹏)